現代監、所收容人膳食,隨著國民經濟生活的提昇,加以我獄政當局善謀擘劃,各監所每月均有由收容人代表參與之「膳食改進小組會議」反映意見,緣此收容人伙食之改善,「每況愈佳」,足令外界參訪人士頻頻讚許。
惟回顧1961年左右,甫自日據時代接手,當時日本人管理下的囚餐,號稱「七層塔」車輪販,即把糙米飯鐵盒子便當,分成七層等級;甫入獄,僅薄薄一層,以後逐次(逐級)再酌增,直至第七層始能吃到把米飯裝滿之便當盒。而配菜僅是在糙米飯上舖蓋上少許的空心菜或其他野菜(即豬仔菜)。
當時的大鍋飯,煮菜方法很簡單,即在大鍋上先火熱加溫,然後在鍋上方以橡皮圈吊掛一大塊白豬油肉,菜湯下鍋中,廚師(受刑人伙夫)即往上捏提那塊豬油肉,往下朝熱鍋上迴旋擦鍋面繞一圈,手一鬆開,豬油肉又彈回上方,供下次再用,然後鍋上下水,即當時的「副食菜」。
政府播遷來臺,接收獄政設施,雖當時國家經濟尚拮据,惟收容人伙食比起日據時代稍好,可是比起現代之純白米飯且四菜一湯,尚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惟社會保守習尚使然,外界尤其是民意代表,對監獄好奇,常常指名參觀監獄,於是受刑人「伙食」亦列入參觀重點。而於當時之舊年代,昔日某某單位卻偏偏碰到一位「好面子」的典獄長,喜歡「打腫臉皮充胖子」,頻傳出「趣談」。
有一次,外界又要蒞該監參觀,他又想到囚犯伙食不好,每遇參觀覺得沒面子。於是想出一套「妙招」,即每次參觀前,外賓一踏入監獄大門,即命令養豬雜役以「扁擔」擊打豬隻,那「豬」被打後,一連嚎叫聲,傳至參觀人耳中,即詢問道:「貴監為何豬叫聲,連綿不斷?」,陪伴在旁的這位典獄長即應聲回答:「各位來賓!您們不知道,因為我們在為受刑人加菜,正在殺豬!」,參觀人士於是叫好:「嗯!xx典獄長領導獄政,功德無量,能想到時時為犯人加菜,實在有心!」
有時候,讓監外界參觀次數頻繁,養豬雜役受命毆打所飼之「豬」次數一多,卻未見真正的殺豬加菜,吃不到豬肉,恨得牙癢癢的,下手打豬難免重一些,而這些可憐的豬,卻也要「應付」參觀,難免被毆打次數一多,也有夭折「內傷」而死的時候。
有一天,該監「養豬主管」不得不跑到典獄長室---- 「報告典獄長:可以擋一擋外界參觀次數嗎?因為我們所養的豬,常常應付參觀,被打得長不大,有一些豬甚至不堪長期挨揍,一命嗚呼了!」
這位首長聽到「災情慘重」,無奈嘆一聲:「也罷!我們改變策略,下一次外界參觀時,我們就真正殺一頭豬加菜,聊勝於無。」
如此過一段時間,相安無事。
有一次,該監因為內部聯繫不好,又弄出一件笑話來。即當年度立法院司法委員考察司法單位(按:當時監獄尚歸最高法院管轄)該監一聲令下,配合準備參觀,殺豬加菜,自不在話下。
那一天,不巧的是總務科長臨時家有要事,請假未上班,忽略把此「殺豬加菜」訊息轉達。
XX典獄長以為當天受刑人伙食,「打菜鋼桶」裡面一定是裝滿了加菜之豬肉或豬內臟。
當參觀之立委諸公,魚貫進入「大炊場」觀看該監引以自豪之受刑人伙食時。
這位首長引導在前,箭步趨向菜桶,親自以杓子往桶底一撈----刻意向立委們介紹。
「各位看看!這是我們天天給...」,話閘子一開,正要說出是「給受刑人吃的伙食時」,說時遲,那時快,舀起的湯料,竟然祇有「白菜頭」,外加幾粒的「白魚丸」而已。
然而,這位首長不愧是大陸撤退來台之「國寶級典獄長」,處變不驚,機智反應特別快。雖然當時受窘,臉色一綠,卻也轉變笑容----
「各位看看,這是我們天天給豬吃的伙食!」。啊!絕妙一詞,令人拍案叫絕。
於是立委們聞言拍手叫好,聯袂道哉:「嗯!貴監給豬吃的伙食能夠這麼好!那給人吃的,一定更好!XX典獄長,我們相信您的努力,功在黨國!」。
唉!好險。這位首長「危機處理,功夫一級棒」,他能夠「化險為夷」,把「危機」化為「轉機」,實在為當時獄政留下一個典範,捧腹一笑之餘,值得諸君加以「品味」。
作者:慈賢居士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