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入下揭網址瀏覽>
(英國BBC新聞中文網沙磊John Sudworth 新聞2205.05.25)
【中國「新疆」警方電腦系統外洩大量資料,其中包括來自高度機密的新疆大規模監
禁系統控制中心的數千張照片,以及指令可擊斃試圖逃跑者的政策文件。這些被稱
作「新疆公安文件」(Xinjiang Police Files)的數據資料,是BBC和其他數家國際
媒體今年早些時候收到的。經過長達數月的調查和真偽鑒定,現在發表這些文件能使
外界對新疆地區「維吾爾」人和其他「突厥」語少數民族被拘禁情況有新的、更深入
的了解。外洩文件的發表恰逢聯合國人權專員「巴切萊特」(Michelle Bachelet)
抵達中國訪問之際。「巴切萊特」預期將前往新疆地區進行有爭議的調查。批評人士
擔心她的行程將受到中國政府的嚴密控制。---】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1564262
2.恐怖!「新疆」警察文件被解密?上萬「維吾爾人」受虐照曝光!
| 新頭殼 | LINE TODAY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PGVVM20?utm_source=lineshare
3.迫害「新疆」證據曝光,德國經長:改變與中國來往方式!
(聯合報新聞網2022-05-25中央社/柏林25日專電)
4.最強「爺孫戀」?印尼19歲少女,甜笑閃嫁65歲阿伯!女方沒有提任何
「物質」要求。 (聯合報新聞網2022-05-24香港/撰文:布萊恩)
【相差46年的老夫少妻「爺孫戀」,是「真愛」還是靠「物質」維繫?印尼近日有一
樁婚事引起熱論,65歲富翁與19歲處女相識,-個月便閃婚,老翁給了7億印尼盾
(約新台幣166萬元)當禮金,還送房地產、汽車、黃金、珠寶等禮物。被問到女方
是否貪圖錢財才與他結婚,男子強調所有東西都是他自願付出,女方沒有提出要任
何東西,又形容2人的婚姻是出於「愛」與「感情」。---】
【「尼泊爾」一位18歲男子「多爾•卡潘吉」(Dor Bahadur Khapangi),23日於
首都「加德滿都」(Kathmandu)獲頒「金氏世界紀錄」,以身高73.43公分榮登
「世界最矮的青年」。根據《每日郵報》(Daily Mail Online)24日報導,18歲的
「多爾」從小出生在務農世家,一家人住在首都「加德滿都」周圍小鎮,他目前還在
學校讀書。家人表示,多爾出生後身型一切正常,但不曉得為什麼7歲開始就沒再長
高,時間一久,站在同儕旁邊顯得格外特別。----】
6.你奪走我處女時我才16歲!美國一女子在教堂,挺身指控牧師「性誘拐」?
(2022-05-25 聯合報/編譯周辰陽/即時報導)
【美國「印第安納州」日前發生一位教會的牧師當著全體教友的面,承認自己犯下通
姦而「有罪」(Sinned),但當事人立刻挺身而出、跟他當面對質,揭發牧師那時
其實性誘拐了才16歲的自己。儘管此舉沒有違反州法,但她的控訴仍引發教友怒火,
牧師也被迫承認此事,並且辭去教堂的職務。65歲的「洛威」牧師(Pastor John
Lowe II)告訴教友,自己因20年前犯下通姦而「有罪」(Sinned),並且祈求教友
的原諒。儘管他沒有提及該女子或女孩當時年紀有多大,教友們仍起立鼓掌、向他致
敬。不過,43歲的當事人蓋普哈特(Bobi Gephart)跟丈夫內特(Nate)隨即衝上
講台,直稱洛威「不只是通姦」。據轉述,「蓋普哈特」透過麥克風告訴在場的教
友,「洛威」是怎麼曾性誘拐身為少女的她,而且還是從她才16歲的時候就開始了】
7.最殘酷的前後對照圖!「烏克蘭」戰後「人間煉獄」的悲歌!
(世界歷史 2022-05-25 )
https://mp.weixin.qq.com/s/WG0KrRmEoq5wkkZ5EDJ7iQ
(戰忽智庫 2022-05-23秦安戰略,作者張志坤)
https://mp.weixin.qq.com/s/FxFuuNntaOkwNDp2NrfR2w
11.美國「德州小學」槍擊案22死,18歲槍手IG 「預告犯案」 先殺祖母後,
闖校園屠戮學童 ! | 新頭殼 | LINE TODAY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x255mEw?utm_source=lineshare
12. 51盆有禪意,美得盆景太精緻了!何妨再多看幾次……!
13. 19幅「幽默小漫画」,笑过之后,拍案叫绝(精辟)!
https://mp.weixin.qq.com/s/RFdquyX8D7TIvAv81AsJ6A
14.音樂享饗~輕鬆節奏,多項樂器合鳴 !
15.兩則生活哲語趣事供分享:
(A). 四項生活哲語:
(01).驚人的「懶螞蟻效應」!
(阿波羅新聞網 2022.04.18)
一個人思考的深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日本「北海道大學」的進化生物研究小組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他們對三個分別由30隻螞蟻組成的黑蟻群進行追蹤,以觀察它們的分工
情況。結果發現,大多數螞蟻都很勤快,清理蟻穴、搬運食物、照顧幼
蟻,幾乎沒有停歇。
然而,有少部分螞蟻卻無所事事,終日在蟻群周圍東張西望,從不工作。
生物學家把這少數螞蟻叫做「懶螞蟻」,並在它們身上做了標記。
有趣的是,當研究小組斷絕掉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勤快的螞蟻立馬
亂成了一團。
而「懶螞蟻」們則不慌不忙,帶領蟻群向新的食物源轉移。
原來懶螞蟻們不是懶,而是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偵察上。
它們看起來遊手好閒,但腦子裡沒有停止過思考,這就是著名的「懶螞
蟻效應」。
剛畢業那年,他和一個同學一起進入了同一家公司實習。為了給老闆留
下好印象,他每天第一個到公司,最後一個離開。實習期間,他幾乎每天
加班到12點。而他的那位同學,每天掐著時間點來,又掐著時間點走。
兩個月後,公司考核轉正,他本來以為自己穩了。結果,他沒能轉正,而
他的同學卻成功留在了那家公司。他很氣憤,發了一條朋友圈吐槽:「60天
的勤奮努力,不過是個笑話!」
所在部門的領導看到後,發給了他兩份業務報告,一份是他的,一份是那
位同學的。他的那份報告,密密麻麻幾千字,內容卻中規中矩。與之相比,
另一份報告,雖然只有千餘字,但是邏輯清晰,重點突出,讓人一目了然。
最重要的是,在戰略分析那一欄,他只草草提了一句,而他同學卻濃墨重彩、
深入淺出地指出了公司的優勢、劣勢以及市場中潛藏的機會與風險。原來,
在他為瑣事忙到腳不沾地的時候,他的同學已經把策略層面的問題研究透徹
了。
豆瓣上,有個叫「殺死偽勤奮」的小組,裡面有這樣一句特別扎心的話:
「機械式努力的背後,不過是一種肌肉的習慣性運動。這看起來是勤奮,其
實是腦子的偷懶。」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維的
深度。沒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奮都是白搭。就像我的那位學長,他被自己表
面的努力麻痹住了,將勤奮膚淺地理解為「每天工作到12點以後」,而忽略
了思維上的精進。直到最後才發現,自己不過是在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
略上的懶惰。
(02).
之前看《思考力的快慢》,書裡有個故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在加利福利
亞的一個小鎮上,住著一個愛好寫作的年輕人。他每天筆耕不輟,立志成為
一名優秀的小說家。但是他寫出來的小說卻總是滯銷,無人欣賞。他很苦惱,
就去教堂問神父:「請您告訴我,為什麼我夜以繼日地寫作,但是作品卻沒
有任何進步呢?」神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你早上都在做些什麼?」
他有點不解說:「我在寫小說。」神父又問:「那麼上午呢?」他答道:
「也在寫小說。」神父繼續問:「下午呢?」聽到這話,年輕人有點不耐煩:
「我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都在寫小說。」「那你什麼時候在思考
呢?」看著絲毫不知道自己問題在哪兒的年輕人,神父耐心道:「你所謂的
勤奮,不過是重複且長時間的無盡忙碌,並沒有什麼難的。只要條件具備,
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難的是思考,沒有思考,你的小說就沒有靈魂;沒有
思考,你的勤奮就沒有意義。」是的,將埋頭苦寫作為唯一的創作手段,不
思考總結,憑什麼提升呢?
《我們這一代人的困惑》一文中有這樣一段話:「大部分人看似的勤奮,
不過是思維上的懶惰導致的。什麼熬夜看書到天亮,連續幾天只睡幾小時,
多久沒放假了,如果這些東西也值得誇耀,那麼流水線上任何一個人都比你
努力多了。」一個囿於雜務而懶於思考的人,註定會陷入平庸的困境。擺脫
低質量的勤奮,養成思考的習慣,才是你人生進階的第一步。
(03).
「麥克阿瑟天才獎」獲得者「塞德希爾•穆來納森」有句名言:「對任何一
個組織而言,留一定的餘閒都很重要,它不是對資源的浪費,而是讓系統更
加高效地運轉。」同樣地,對於個體而言,我們也需要給自己留下一定的餘
閒時間,來思考充電,升維自己。
作家「李尚龍」曾在「新東方」當老師。在那裡工作的最後一年,他向排
課的領導提出了一個要求:周末晚上不上課。有同事勸他:「這樣你一個月
少賺四五千塊呢!」他咬了咬牙,但還是說:「別排了吧。」之後,每個周
末的晚上,在其他同事忙忙碌碌趕去公司上課掙錢的時候,他卻待在家裡讀
書、看電影、寫讀書筆記,思考自己的個人價值和人生方向。結果現在,教
培行業沒落,他的同事們,要麼無奈失了業,要麼被迫轉了行。而他,已經
成了一名「暢銷書」作家,年入百萬。他在《忙,但不要窮忙》一文中回憶
這件事的時候直言:「無論多忙,都要給自己一些空餘的時間,這些時間,
要給自己放空。思考一下有沒有更好的方向,有沒有更棒的路。就好比一個
團隊裡,總要有一兩個領導是閒的,因為他們負責思考,負責更好地制定方
向。」一個人的思考深度,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就像李尚龍,他沒有和他
的同事一樣,日日在工作的漩渦里打轉兒,一味窮忙。相反,他把自己從忙
碌的生活中剝離了出來,給自己留下思考的時間,不斷找尋新的人生路。
(04).
法國的思想家「帕斯卡爾」在《隨想錄》裡寫道:「人只是一根蘆葦,是
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會思想的蘆葦。我思故我在。人,唯有在
忙碌的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間,才能靜聽靈魂深處的聲音,才能找到
人生最有價值的路徑。」
做一隻勤於思考的「懶螞蟻」吧!
(感謝 2022年05月26日福龍先生Line 轉貼提供分享)
(感謝2022-05-26呂0寧補增續(01).後半段暨(02).至(04).之資訊供分享)
(B).【65-85歲了,該怎樣? 】
俄國著名生理學家「巴甫洛夫」說:“快樂是養生的唯一秘訣。”。
快樂與健康是天然相連的,進入老年後如何讓自己更快樂呢?
(1).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你早已經不是超人,不要整日疲
於奔命,應該活得從容。比如飯應一口一口吃,事要一點一點做。
光從容還是不夠的,適當的時候還是要秀一下自己,讓平淡的日子亮
起來。
(2).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生活品質的優劣,完全取決於自己
的心態。天天海参鲍鱼大魚大肉、山珍海味,上五星级高級餐廳,
不見得就是生活品質高。只有獲得精神上的滿足,才是品質生活。
(3).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親情的疏離是切膚的傷痛。淡一些、
諒一些、忍一些,會使我們的心寬一些、和一些、暖一些。
(4).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選擇朋友很重要。 和樂觀、志同
道合的人交朋友,你也會變得樂觀開朗。
(5).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學習還是很有必要的。活到老,學
到老。關注與自己職業和愛好相關的新知識。大膽嘗試感興趣的事,
如微信、電郵、網購……。不要怕學不會,煩。
(6).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有些問題是需
要自己去解決的。要相信自己,直面挑戰,視困境為機遇,學會創造性
地解決問題。
(7).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地位和榮譽只不過是一個杯子,
而您的修養和品性才是你杯中的東西。夜光杯中未必盛的就是葡萄美
酒,也可能是一杯濁水。粗瓷盞裡未見得就是白開水,很可能悶的是
一盞極品龍井。
(8).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心存感恩的人過得更快樂。對於任
何祝福,無論大小都應懂得感恩。擁有的家庭、工作和朋友,都應知
道感激,不妨親口告訴他們,生活中因為有了他們,你才感到快樂。
(9).如果你已經65-85嵗了,就該明白: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開沒煩惱。
對自己對生活都不要過分嚴肅。試著發現身邊的點滴樂趣,適時地幽
默一下,讓生活充滿笑聲。
(10).如果你已經65-85歲了,就該明白:有個照顧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
沒有照顧你的人,就自己照顧自己。要保證休息、運動和健康飲食,
經常以有趣、刺激的方式練習大腦,活躍思維。千万不要去管那些不
該管也管不了的國家大事,當了憤老還自以爲是匹夫有責。弄得自己
煩惱不已、牢騷滿腹。影響情緒。....
記得發給更多 65-85歲的親友們分享~
(感謝 2022年05月23日廖0淘先生Line 轉貼提供分享)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