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研討
(一)研討方式:
主持人引言5分鐘、報告20分鐘、桃女監收容人現身說法15分鐘、與談人回應10分鐘、分享與回饋10分鐘。
(二)議題:
1.家暴、性侵害議題
主題:從淚水中成長---談受暴收容人的創傷與復原
桃園女子監獄於98年3月針對890位收容人施測問卷,發現有18%的比率曾受到家庭暴力的傷害,又有13%的比率有被性侵害或被猥褻的經驗,這些創傷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女性收容人的情緒與認知,甚至和其犯罪行為有關係。
本文擬針對受暴收容人,深入地探討其受創的狀況和影響,並進一步了解其受創與犯罪之間的關聯性。也分享桃女監的創傷治療團體-「破繭而出工作坊」中收容人展現的復原力。
2.生命教育-女性收容人處理情感問題之相關議題
主題:黑天鵝效應---談女性收容人為愛所困的生命歷程
探討家庭成長背景及情感事件對女性收容人之影響,面對生命中的壓力事件(親情、感情)及處理的方式,對個人所造成的傷害,以及因此所造成根深蒂固的宿命論導致身陷囹圄,更印證渴求親情及愛情的不當追尋對女性的一生影響至鉅,改變認知、學習接受不可預測的衝擊,扭轉沒有休止符的囹圄宿命,才能開啟人生的新頁。
3.攜子入監議題(高雄女監)
主題:真愛伴我「刑」---談子女隨母入監執行之實務與困境
人類在嬰兒時期就開始與主要照顧者建立依附關係,而這份關係深深地影響了往後的安全感與人際相處,隨母入監的孩子一旦突然被帶離母親身邊,就如同植物被連根拔起一樣,需要更仔細地照顧才能在新環境中存活下來。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母親的摯愛,「我帶小孩進來也是不得已的」,這是大多數攜子入監者的心聲,本文擬探討子女隨母入監執行之實務現況與困境,監獄環境對孩子人格發展的影響,以及如何連結社會福利資源等,給幼兒最佳的協助。
4.女性受刑人在監適應與矯治處遇策略之研究(臺中女監)
主題:安全、充權、女性受刑人生存策略三角習題之初探---女性受刑人在監適應與矯治處遇策略之研究
外界一般認為將受刑人與正常社會隔離後,有助其改變其偏差觀念及行為,但已有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受刑人對於自己被外界隔離可改變錯誤行為該項目上,則呈現認同度不高之現象;獨立女子監獄成立十餘年下來,女性受刑人雖對各項教化之作用大致持正面且肯定之態度,認同工場作業及技能訓練有助其積極做事態度及養成勞動的習慣,但許多監禁壓力事件卻也顯著影響女性受刑人之在監適應之歷程及教化、作業、技能訓練等處遇品質(吳瓊玉,2008)。而目前監所監禁環境、戒護管理、教化處遇、工場作業及技能訓練是否切合女性受刑人所需?又是透過何種途徑影響女性受刑人目前的在監適應及矯治成效?
本文擬探討:(1)女性受刑人對目前女子監獄矯治處遇策略之看法(管教適應、教化處遇、監獄作業、技能訓練)。(2)朝向組織化、系統化發展之監所管理特性,是如何地與女性受刑人的慾望、需求發生衝突? (3)監獄的個別化處遇可能出現的問題為何?(4)某些接受監獄矯治處遇成效良好之女性受刑人,為什麼一旦假釋沒多久又再度犯案入監?再犯背後所引發的矯治處遇無效論之危機在哪裡?
5.出監收容人社會適應之相關議題
主題:明珠蒙塵,雨洗重生---女性收容人出監(所)之社會適應
收容人分享:「我現在26歲,13歲開始吸毒,前後進出監所5次,很想戒但是戒不掉,難道真的要從年輕關到老嗎?被隔離於高牆內服刑,正如蚌於殼中受塵沙的刺激砥礪,努力孕育出璀璨絢目的珍珠,期待來日重生!」
女性收容人於本監(所)內接受以其女性角色特殊性之「愛」與「尊重」教化活動、衛教宣導、技能訓練、工場作業等各項矯治處遇,多半持正面且肯定的態度,也認同有助其出監(所)後積極做事及養成勞動的習慣;且於出監(所)前更接受與更生保護會、就業服務站、職訓中心,桃園縣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新店行道會、中華民國紅心字會等社會資源合作入監更生宣導、個別/團體輔導,及銜接各項社會福利等活動,為其更生做好全面完善之準備。
然女性收容人出監(所)復歸社會卻面臨家庭、就業、就醫、安置、安養等適應狀況,與實際遭遇各樣之衝擊與障礙,慌亂無所依循。期藉此研討會引進社會各界更生資源,共同發展符合女性收容人需求之出監銜接處遇模式,協助其宛如雨洗重生之珍珠,璀璨絢目!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