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中》修憲畫紅線;兩岸安全 !
(中國時報電子新聞2020.10.05 言論 張淑中)
(作者現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講座教授、本會法律顧問)
《中國時報》9月29日社論〈蔡英文「新四不一沒有」的超音波〉,內容提到,蔡政府今年5月以來的一連串言行,清晰地向大陸釋出了有關兩岸關係、台灣定位的「新四不一沒有」。第一個「不」,是指蔡政府不會推動或同意變更憲法中「國家統一前」的表述;第二個「不」,是指蔡政府不會推動或同意具有台獨意涵的公投。
日前立法院朝野黨團經協商決議成立修憲委員會,目前朝野相關修憲提案,主要包括:18歲公民權、廢除考試與監察兩院、降低修憲門檻、基本人權入憲等議題。除此之外,雖傳出由立法院長游錫堃所扮演主導的正國會系統,已準備提出「國家領土」修憲案,但由於此案的政治爭議太大,研判蔡政府應會「畫紅線」,不會通過。
台灣解嚴後,由前總統李登輝開啟憲政改革,自1991年4月至2005年6月期間,政府共進行了7次的修憲工作。未來是否有機會在蔡英文總統的第二任期內,成功完成第8次修憲,為台灣打造更完善運作的民主憲政體系,除了朝野政黨要有修憲共識與高度決心外,蔡政府亦必須同時考量未來的修憲過程與結果不能再為「兩岸關係」帶來任何的變數。
過去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緊繃原因,就在於民進黨曾有意制定新憲法並建立新國家所導致。例如,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期曾不顧美國與中國大陸的意見,執意推動正名制憲、一邊一國、入聯公投等涉及「台灣獨立」的憲改言論及活動有關。也因為如此,中國大陸才會於2005年3月不顧國際社會的反對,堅持制定內容包括「非和平手段」的《反分裂國家法》,目的就是在壓制台灣的修憲工作與各種獨立運動。
後來,也因為陳水扁所推動的一系列法理台獨活動,得不到美國政府的支持,並被認為是「麻煩的製造者」,亦被北京政府認為是挑戰台海兩岸現狀的嚴重行為;因此,當時不論是台美關係、美中關係或兩岸關係都處於極度的不穩定狀態,最後正名制憲與一邊一國等運動,也只能告終、沒有任何結果。
修憲與公投雖是一般民主國家的自主性作為,但由於中華民國的國情與國際地位特殊,因此欲進行重大憲改工程時,就不能不將「兩岸關係」這個因素考慮在內。未來蔡政府所推動的修憲工作,如果只是「賦予18歲的公民有投票權」等單純議題,相信台海安全不會有任何變數。相反地,如果修憲是觸及到「國號、領土、主權」等敏感議題,即不是台灣單方面可自行處理的問題,而是必須考慮台美雙邊關係,以及北京政府的態度反應。
(作者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講座教授)
>資訊來源如下揭網址(點入網址;即出現原文字暨照片!)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00930005664-262105?chdtv
(作者為宏國德霖科技大學休閒系專任講座教授、中華民國犯罪矯正協會法律顧問、
前理事、前副秘書長,亦為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前校長)
本會為內政部登記合法之非營利社團法人,接受捐款,並可憑據依法報稅。
懇請大力支持,共襄盛舉,俾得圓滿實現本會任務,不勝感激!